鋼琴三重奏:樂曲體裁或演奏形式之一,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組成。以往主要演奏奏鳴曲,如今選用的題材廣泛,曲式也較自由。鋼琴三重奏是室內樂藝術中一種重要的表演形式 ,但凡西方音樂史上有影響的重要作曲家,對此均有涉及。
倘若追根溯源 ,具有真正意義和規范形式的鋼琴三重奏應該始于莫扎特 ,他創作的鋼琴三重奏作品有八首之多 ,是創作此類作品最多的作曲家。至貝多芬時期 ,鋼琴三重奏有了質的飛躍 ,而且在結構形式和藝術表現方面更趨成熟。從貝多芬所創作的七首鋼琴三重奏來看 ,其數量和質量均已相當可觀。
9月27日晚7點半,法國阿提斯鋼琴三重奏將登臺中山音樂堂,帶來“浪漫回眸—法國阿提斯鋼琴三重奏音樂會”,在美麗的秋日時光中演繹法蘭西浪漫之音。
羅曼•德沙爾姆,鋼琴家
獨奏家,都柏林國際鋼琴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濱松鋼琴大賽桂冠得主,巴黎大區音樂學院教授。
“但德沙爾姆無疑是一位重要的新秀,(他)精心錄制(的這張唱片)使你對他的下一張‘拉威爾’同樣充滿期待”——布萊斯•莫里森,《留聲機》雜志
“在拉威爾所有的鋼琴作品中,這部作品最具挑戰性的特點之一,就是要鮮明表現音樂的搖擺曲風以及包含溫情的樂句處理,而同時又不會顯得過于經營或匠氣。很顯然,德沙爾姆成功經受住了考驗,進入到每個音符精微而獨特的小宇宙里面。他的演奏富于感染力,為聽眾帶來一種真切的情感體驗,而從未使特性淹沒在平庸之中。”——朱利安•海洛克,《國際唱片鑒評》。 羅曼•德沙爾姆的演奏尤其為同儕所器重。他演出的邀約不斷,有與管弦樂團的合作,也有的是舉辦獨奏會以及參加室內樂的演奏。2006年,他先是在都柏林國際鋼琴大賽中榮獲一等獎,繼而開始輾轉于各大著名音樂場館之間,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倫敦威格莫爾音樂廳、都柏林的國家音樂廳、東京津田音樂廳等。他還曾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法國、日本及中國等地與不同樂團同臺,包括美國的中原(Midland)交響樂團、愛爾蘭國家交響樂團、拉齊奧管弦樂團以及上海愛樂等樂團。2012年,羅曼•德梅查斯與巴黎交響樂團首度合作,并由此躋身同時代法國主力鋼琴家之列。
他近期的演出計劃主要包括與多個樂團的合作,包括巴黎管弦樂團(由賈爾維和梅茨馬赫爾指揮)、里昂國立管弦樂團(由斯拉特金指揮)、圖盧茲國立管弦樂團(由索季耶夫以及阿汀諾古錄指揮)、法蘭西島國立交響樂團(由歐塔卡指揮)、波爾多—阿基坦管弦樂團(由加貝爾指揮)、魁北克交響樂團(由馬佐拉指揮)、馬爾摩交響樂團(由馬克•蘇斯特羅指揮)以及米盧斯交響樂團(由達文指揮)等等。
德沙爾姆畢業于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師從雅克•魯維耶、克里斯蒂安•伊瓦爾迪、讓•庫爾納以及安妮•格拉波特。在學期間,他曾榮獲鋼琴、室內樂、鋼琴伴奏與鋼琴伴唱等四個領域的一等獎。他曾先后跟隨雅克•魯維耶和布魯諾•里古托深造,并獲得邁耶(Meyer)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獎學金。在法國當代音樂大師皮埃爾•布列茲的建議下,他還錄制過二十世紀初幾位作曲家的作品。
羅曼•德沙爾姆同樣心懷傳薪之愿。目前在巴黎大區音樂學院任教授。
皮埃爾•福申奈利,小提琴家
法國國民外貿銀行集團基金會桂冠得主,頗具聲望的波爾多弦樂四重奏比賽桂冠得主,斯特拉達(Strada)四重奏創始成員,巴黎辛格—波里納克基金會駐地藝術家。
皮埃爾•福申奈利,辛格—波里納克基金會合作藝術家,年少時便小有成就,十二歲榮獲尼斯地區國立音樂院小提琴一等獎,十六歲再獲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小提琴與室內樂一等獎。他不僅是法國外貿銀行基金會獲獎者,而且還在波爾多室內樂國際大賽中獲得大獎。皮埃爾曾在尼斯音樂學院師從阿蘭•巴布施昂、在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師從奧利弗•卡地亞并跟隨德維•埃德里學習,受益匪淺。他本人也有傳薪之愿,于是成為波爾多高教中心的一名教師。成績帶來機遇,使他有幸與最有天賦的同輩音樂家合作,在國內外最重要的舞臺上演奏,并由此于2013年與弗朗索瓦•薩爾克、莎拉•納姆塔努以及麗思•貝爾托一起組建了斯特拉達四重奏。
他精湛的技藝、“緊湊、精確又五彩斑斕的演奏”(語出音樂雜志《古典》)以及行云流水的風格頗受法國及國外樂團的欣賞,其中包括波爾多—阿基坦、第戎等地的樂團、尼斯愛樂樂團、捷克的布爾諾愛樂樂團以及圣彼得堡的波羅的海愛樂樂團等。由于一直對室內樂鐘情有加, 他還與埃克里•皮卡爾和尼古拉• 博恩一起組成弦樂三重奏組“71”,并擔任小提琴手。
他作為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的首張唱片于2007年出版,收錄門德爾松的三重奏作品。此后,他發行的一系列唱片均獲評論家的一致好評,其中法國作曲家喬治•路易•昂斯洛作品的專輯唱片榮獲音樂雜志《古典》(Classica)評定的“心動”獎。2015年,他又有三部作品問世。先是門德爾松的《第三鋼琴四重奏》(作品第3號)。其次,在第二張唱片《波西米亞人》中,他演奏了巴赫的恰空舞曲,與弗朗索瓦•薩爾克演奏了柯達利的二重奏作品,并與羅曼•德沙爾姆合作了巴爾托克的《第二奏鳴曲: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第三張作品中,他與羅曼•德沙爾姆再度合作,錄制了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鳴奏曲全集。出于對貝多芬的熱愛,皮埃爾深入研究大師文獻,并于2016年初再出唱片,收錄貝多芬最后的兩部四重奏作品。在他2016年的諸多項目中,有一張唱片收錄了弗雷全部的小提琴作品。而2017年,他與埃里克•勒薩熱一起演奏了一套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作品。
高蒂耶•埃爾曼,大提琴家
高蒂耶•埃爾曼這位演奏家同時集旅行、創業及探險于一身,決非大家心目中那種中規中矩的典型音樂家。這位大提琴手對于室內樂情有獨鐘,對演奏更是充滿熱忱。作為阿提斯藝術節的創辦人兼總監,高蒂耶在家人及音樂伙伴的陪伴下往返于世界各地,歷時十年。這些藝術家因共同的曲目聯系在一起,彼此忠誠團結。
高蒂耶的專注和堅定使得他在古典音樂界備受器重。在佛羅倫薩、海爾倫、伊爾扎克、維博哈特(Vibrarte)以及弗納派克(Fnapec)等音樂賽事中,他與“狂熱”三重奏(Trio con Fuoco)一道,獲得過許多高級別的獎項與喝彩,贏得許多頂級音樂家的高度尊重。2001年,高蒂耶游歷印度,此舉也催生了阿提斯藝術節一系列的精彩歷程。在當前的古典音樂界,這個略顯瘋狂的項目大體可用“家”與“業”這兩個字來概括。
阿提斯藝術節的發展壯大首先要感謝一名企業家。為了能舉辦一個系列音樂會,這位企業家賣掉了自己的第一把大提琴,于是,“古典音樂”與“印度”這兩個原本絕難交集的詞語終于夢幻般地連結在了一起。歷時九年、十八屆,歷經十四城,五十一位音樂家參演,完成旅程六十五次,共計三萬七千余名觀眾前來聆聽,室內樂在印度終于立足。
除印度外,阿提斯藝術節還出現在中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越南、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當然也包括歐洲。2011年,高蒂耶與鋼琴家羅曼•德沙爾姆以及單簧管演奏家奧利弗•帕泰一起,創建了阿提斯唱片,使一個“由藝術家經營并為藝術家所享有的唱片廠牌”得以實現。截至2016年,該廠牌已制作了九張不同的專輯唱片。
“LdB”是路易•德•貝多芬這個名字的三個首字母,以此命名的這個法國制作機構可以說為高蒂耶實現自己的音樂理念再助一臂之力。貝多芬的音樂滋養并鼓舞著阿提斯未來的種種計劃。“LdB制作”創立于2012年。它為阿提斯打造音樂會,為頗具抱負的室內樂音樂季出謀劃策。它強調空間場所與舞臺之間的緊密關系,以拉近藝術家與觀眾的距離。音樂仍居于工作的核心,但聆聽音樂的空間可以是小型演奏廳,甚至也可以在私人公寓里。
馬不停蹄的高蒂耶心中仍有頗多計劃:他希望享受家庭的溫暖,支持他的音樂家同仁,追尋他的阿提斯之夢,并繼續企劃新的項目。
音符動態簡約分割線
演出信息
∙鋼琴家羅曼•德沙爾姆 登臺柏林愛樂大廳、倫敦威格莫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等 指揮大師雅爾維、斯拉特金合同、與巴黎管弦合作、里昂國家管弦等同臺 ∙小提琴家皮埃爾•福申奈利 波爾多弦樂四重奏比賽桂冠得主,斯特拉達(Strada)四重奏創始成員 ∙大提琴家高蒂耶•埃爾曼 阿提斯藝術節、唱片廠牌的創辦人兼總監,為法國一線年輕音樂家提供了旅行、排練、演出、錄音的創新平臺
2018年9月27日 周四 19:30 浪漫回眸—法國阿提斯鋼琴三重奏音樂會 法國阿提斯鋼琴三重奏 鋼琴:羅曼•德沙爾姆 小提琴:皮埃爾•福申奈利 大提琴:高蒂耶•埃爾曼 曲目: 夏布里埃:《如畫小品》選曲 弗雷:挽歌 大提琴與鋼琴 Op.24 夢后 鋼琴三重奏 Op. 7 搖籃曲 小提琴與鋼琴 巴托克:小提琴狂想曲 No.2, Sz.90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 Op.50 票價:50 100 180 280 3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