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人藝建院六十五周年紀念演出圓滿收官。全年累計上演大小劇場劇目31部共399場。其中大劇場劇目17部,189場,小劇場劇目14部,210場,累計票房達到4840余萬元。這一年,媒體及觀眾給予了北京人藝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關注,多部劇目都出現一票難求的場面,這激勵著北京人藝在新的一年要以更加優質的演出來回報觀眾和這方神圣的舞臺。 大劇場古今中外齊上演
2017歲末,由莫言編劇、任鳴院長導演、王斑主演的《我們的荊軻》開啟了北京人藝的新春演出季。這部作品之前連續幾年在國外巡演,其東方美學理念在海外廣受好評。1月12日上演的是楊立新導演的京味兒作品《牌坊》,講述了老北京營造行一段屈辱的歷史,一群錚錚鐵骨的匠人,和一份蕩氣回腸的家國情懷。進入到春節檔,北京人藝安排了近兩年廣獲好評的京味兒新作《玩家》陪大家過年。這段發生在老北京古玩行兒的故事,不僅充滿了濃郁的京味兒語言和生活趣味,更讓辨真偽,識人心的主題深入人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文化部2018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之一,《玩家》在本輪上演前,根據上一輪演出的磨合結果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改,讓這個劇目更經得起推敲,向經典更進一步。春節之后,去年新排演的由唐燁導演,王斑主演的《關漢卿》再度上演,帶觀眾回到元大都,探尋早已失傳的元曲雜劇,對話歷史長河中的文化名人。
4月23日,夏季演出季正式啟幕,內容囊括古今中外各類題材的新老劇目。經典外國作品《洋麻將》再度上演,濮存昕,龔麗君兩位主演,讓觀眾在兩個老人,“一桌二椅”,十四把牌局中去體會復雜的人生況味。5月11日,去年新排演的《大訟師》將展開二輪演出,無論是導演藍天野的老將出馬,還是人間正義的永恒主題都讓該劇在首演時備受關注,此番再度回歸,依然在舞臺上呼喚人之初心與浩然正氣。5月25日起,觀眾熟悉的經典作品之一——《李白》再登舞臺,這部作品和主演濮存昕一起,歷經二十余載,陪伴了幾代觀眾,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與觀眾的共同成長。今年的6月12日前后的院慶檔期,仍然為觀眾帶來鎮院之寶——《茶館》,這一劇目的上演已經成為一種慣例,用經典去紀念歷史,寄望未來。
這一演出季的最大看點還包括今年的第一個新創劇目將與觀眾見面,目前能透露的是這部新戲將會是一出經典作品。緊隨其后的作品則是兩部叫好又叫座的京味兒戲《蓮花》與《玩家》,非常巧的是兩部雖然都與古玩有關,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風格與主題。8月10日起,鄒靜之編劇,任鳴導演,陳小藝主演的《蓮花》時隔三年再次上演,獨特的戲劇結構,直面人的貪婪與欲望,讓觀眾在觀劇的同時引發對自我的拷問。8月24起,《玩家》則將開啟新一輪的演出。夏季演出季將由契訶夫另一部作品《萬尼亞舅舅》收官,李六乙、盧芳和濮存昕的合作讓這部作品擁有著一種古典而高貴的氣質。
9月下旬起是人藝的金秋演出季。這一演出季緊扣“收獲”主題,將一批觀眾熟悉的經典、保留劇目集合在一起,先后展示“館藏”級藝術精品的魅力。9月21日,郭啟宏作品《天之驕子》率先登場,讓觀眾一邊被建安三子的才情所征服,另一方又為“煮豆燃豆萁”的陰謀與較量而唏噓不已。“十一”檔期,《嘩變》再度亮相,一方面以話劇本身的語言魅力征服觀眾,另一方面還有“人藝五虎”掀起的舞臺“狂飆”,讓《嘩變》的演出非常值得期待。緊隨其后的是兩部京味兒話劇代表作,《天下第一樓》和《小井胡同》。 《天下第一樓》于推杯換盞間看透人間百態,機智精妙的臺詞更是廣為流傳。《小井胡同》則是用濃郁的生活及時代氣息,在舞臺上講故事的同時,更展現出老北京地道的風土人情。 與以往安排不同,今年人藝的年底還將保留一個大動作,與觀眾來一個神秘之約——今年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原創新戲,而且將是一部北京題材的作品,來壓軸今年全年演出。具體題材和陣容將在演出臨近時為觀眾揭曉。 小劇場新老劇目展活力
作為與大劇場齊頭并進的另一塊演出陣地,2018年北京人藝的小劇場領域也毫不示弱,呈現出以“小”搏“大”的態勢。全年共有13部小劇場劇目上演。其中有2部新創劇目將先后亮相。《我愛桃花》《晚餐》《關系》等精品劇目先后登場,三部劇目類型正好涵蓋古今中外,演出場次均已過百,堪稱小劇場劇目里的“駐場演出”。而另一批近幾年的新創劇目則以題材多樣,形式靈活著稱,在小劇場領域爆發出旺盛的創作力,其中包括《解藥》《老爸,開門》《結婚進行曲》《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催眠》《家丑外揚》《燃燒的梵高》《她彌留之際》等劇目,而兩部全新的劇目也將于6月和11月分別與觀眾見面。 國內外巡演堅持文化走出去 大小劇場齊發力的同時,今年的巡演劇目在劇目種類和巡演范圍上也有新的拓展,不僅經典作品要繼續走出去,一批新排劇目也將陸續展開巡演,讓不同地域、國家的觀眾看到北京人藝劇目的多元性。3月份經典劇目《雷雨》將一路向南,赴海口、深圳演出,9月下旬《司馬遷》將赴俄羅斯圣彼得堡參加亞歷山德琳娜國際戲劇節的演出,這是繼《我們的荊軻》之后,又一部走出國門的具有中國古典風情和東方審美意味的作品,力圖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 邀請展演通過藝術看世界
近年來,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演已經成為一個觀看世界范圍內優秀劇目的品牌,一批批頂尖劇目帶觀眾進入了無限拓展的藝術時空。今年也不例外,三月的國際板塊中立陶宛OKT劇院的《海鷗》與法國馬賽劇院的《可笑的女學究》將與觀眾見面。此次上演的《海鷗》忠實還原了契訶夫這部作品作為嚴肅喜劇的精神實質又在導演手法上以實驗和探索見長,讓觀眾看到傳統與先鋒的融合。《可笑的女學究》是莫里哀的名作加上女導演瑪莎·馬吉耶夫的個性化解讀,使得一部女權主義代表作更具思辨性。國內板塊則由北京央華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北京人》和北京悠洋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陌生人》兩部作品組成。《北京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曾數度被搬上舞臺,該版由賴聲川導演,劇雪、孔維等主演。《陌生人》則是法國劇作家洛里安·澤勒的作品,全劇用一種喜劇的方式呈現了一個關于生命、道德沖突的悲劇。這也是我們人藝的優秀演員何冰首次擔綱導演,并嘗試自導自演的作品。
大劇場古今中外齊上演
![](http://www.bjry.com/img/editor/image/20180212/20180212170009_87027.jpg)
小劇場新老劇目展活力
![](/UploadFiles/2018215102559708.jpg)
國內外巡演堅持文化走出去
![](/UploadFiles/2018215102559341.jpg)
七月的邀請展演陣容為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家劇院的《暴風雨》,波蘭卡齊米日•戴梅克羅茲新劇院的《福地》,和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喀山卡查洛夫俄羅斯模范大劇院的《黑桃皇后》。《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晚期的作品,被譽為將藝術與想象完美融合的最佳篇章。跌宕的劇情,經典的配樂,以及演員詼諧幽默的表演使這部劇更具鮮明的色彩。與上一部的輕松不同,《福地》則充滿了社會問題的尖銳性,作品以羅茲八九十年代的工業發展為題材,對波蘭王國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狀況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接下來的《黑桃皇后》是普希金最富有幻想色彩的作品,此次獲邀演出的喀山卡查洛夫俄羅斯模范大劇院已有225年悠久歷史,同時以現代導演手法和舞臺設計的實驗性、創新性見長,經典與現代的碰撞,非常值得關注和期待。 攜手多方資源加大藝術普及力量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和菊隱劇場一直是人藝進行戲劇教育和普及的公益活動基地。今年,北京人藝將有幾個大的對外合作動作來加大這一工作的力度。其中將與北京市教委進行多層次的深度合作,在藝術教育領域共同開拓新的形式,人藝將為戲劇教育和普及的工作貢獻更大的力量,讓藝術之路走得更遠。首先是我們的小劇場劇目首度集體亮相高校校園——4月份,《老爸,開門》《結婚進行曲》《催眠》《燃燒的梵高》《家丑外揚》五部劇目將集體走入清華大學、北航等高校,作為今年北京人藝戲劇教育和藝術普及的大動作。 同時,北京人藝還將與北京廣播電臺進行全方位多種形式的合作,喜歡人藝的觀眾會在更多領域,以更多形式,更深度地了解人藝以及話劇藝術。 這兩個合作項目,我們都將與合作單位共同進行全面的發布。 2018年距離北京人藝成立已經六十六年,這段歷史的積淀讓北京人藝有深厚的根基去面對未來,但是對于一家具有創新精神的劇院來說,每一次出發都會是全新的開始。2018年,北京人藝將以藝術上永遠的鮮活與創作中不竭的熱情與觀眾再見面。
![](/UploadFiles/201821510255947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