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5日,國家大劇院制作話劇《西望長安》將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精彩上演,該劇由人民藝術家老舍于1956年根據一則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以深刻的現實主義筆觸暗諷了當時官僚主義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雖歷經半個多世紀,卻依舊有著強烈的現代性和對當下的關照意義。而本輪演出也是這部熱辣犀利、幽默詼諧的五幕喜劇經典繼9月8日至12日在亦莊經濟開發區首演之后,首度“回歸”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西北干訓班學員們歡送栗晚成
栗晚成謊話連篇、欺騙群眾
盲目崇拜栗晚成的達玉琴
《西望長安》一劇講述了主人公“栗晚成”用并不高明的騙術偽造履歷、騙取官職,而他周圍的人卻麻痹輕信,成為他獲取功名利祿的“道具”,有的甚至還幫他娶妻成家,直至某些同志察覺了他欺騙行徑的蛛絲馬跡,才由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偵破此案。以創作“市民文學”而著稱的作家老舍,《西望長安》無疑是其晚期作品中風格顯著的代表之一,其中主人公“栗晚成”輾轉多地、行騙多人的累累罪行,在老舍筆下猶如一副群像般鋪陳開來,生動詼諧又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和現實意義,一如老舍之子、文學家舒乙提到該劇創作初衷時所道:“1955年7月,公安部長羅瑞卿在一次會議上提倡,希望中國也有一個果戈里,可以寫出一部《欽差大臣》,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做出諷刺。在大家都猜測誰敢做這位‘果戈里’時,父親就站了出來,并根據當時一名反革命騙子李萬銘的活動史創作了這部《西望長安》。”
著名相聲演員高曉攀在首輪中飾演栗晚成
為了將這部鮮少為人所知、卻依舊有著強烈現實意義的老舍作品搬上舞臺,國家大劇院特別集結了優秀的創作團隊和主演陣容,歷經數度精心打磨,于9月率先在亦莊經濟開發區進行了首演,真正實現將這部“市民文學”帶入基層、帶入廣大市民中間,更好地豐富和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強化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戰略意義。首演中,著名相聲演員高曉攀曾應邀出演“栗晚成”一角,其憑借豐富的舞臺經驗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將一位外表持重、內心狡詐、老謀深算的騙子形象立于舞臺之上,收獲了業界及觀眾們的肯定與稱贊,有報道稱,“以話劇演員而不是相聲演員的身份服眾是高曉攀此次演出最大的成功。”
仍在不斷營造自己“英雄形象”的栗晚成
栗晚成受到揭發,事情敗露
垂死掙扎的反革命騙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執導《西望長安》一劇的導演是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藝術指導助理原瑾泓。作為一位70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導演,原瑾泓曾在多部影視劇中有著出色的表演及執導經驗,并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話劇《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李爾王》中擔任副導演,在復排話劇《風雪夜歸人》《簡·愛》中擔任導演。而此次《西望長安》的排演也是原瑾泓首次獨立擔任大劇院新創排劇目的導演工作,為此,他反復研讀劇本并對該劇主旨作出了深刻解讀:“‘用舊社會的思想感情處理新社會的事情’是老舍先生在劇中給出的主題。但在此基礎上,我認為還有人性的根本欲望導致了‘栗晚成’和那些盲從盲信的群眾的存在。因為在欲望的驅使下,人往往會按照欲望構想一些事、一些人的存在,就好像劇中許多人都深信不疑‘栗晚成’是英雄、是榜樣,給了他趁虛而入的機會。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部戲的主題是人的欲望,所有的排演基礎要首先立足在人與人性之上! 在11月1日至5日的演出中,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王浩偉則將出演“栗晚成”一角,而這也是繼首演與高曉攀分別出演該角色之后,王浩偉首次“獨挑大梁”。采訪中,王浩偉表示:“我希望再次演出這個角色時能夠突破自我,也希望觀眾可以去發現它背后的主旨要義,能夠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單純地享受一部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老舍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