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輝話劇
孟京輝話劇的美學特征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在戲劇形式上的革新和戲劇風格上的開拓做一系統地梳理,按照孟京輝各個時期所呈現出的不同美學風格總結其戲劇實驗的發展脈絡,并歸納他的作品所一直追求的恒定風格。繼而論述孟京輝戲劇實驗的理論來源和風格影響。最后通過與探索戲劇的比較,展現孟京輝先鋒戲劇對中國實驗戲劇的在藝術和商業上的發展和開拓。
通過對孟京輝話劇各個創作時期的代表作品進行藝術手法上,探討他美學風格的演變軌跡以孟京輝導演的《等待戈多》,荒誕派的戲劇結構和語言風格對現實主義戲劇墨守成規的藝術手法的突圍;再以《思凡》和《我愛×××》為例,他對非線性敘事結構和假定性表現手法的嘗試;《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開始走“人民路線”時期對拼貼手法的運用和對先鋒戲劇本土化的努力;《戀愛的犀!,展現他將各種流行文化和傳統曲藝表演形式引入戲劇的實驗;《鏡花水月》,他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舞臺呈現方式的開拓和運用零表演擺脫對劇本的依賴,造成闡釋多元化的嘗試;兩只狗的生活意見》探討加大形體表現力的實驗方向和提高觀眾參與性的實驗策略。
孟京輝所追求恒定的美學風格。包括以舞臺空間的拓展和舞臺布景的虛化為特征的非寫實主義舞臺風格,以世俗化諷刺性的臺詞與夸張錯位的肢體動作為特征的幽默諷刺的表演風格,以及以極端化戲劇動作和排比反復的臺詞句式為形式的抒情風格。 孟京輝的理論來源和風格影響。分析彼得·布魯克的空間美學與走向民間的創作思路,梅耶荷德的假定性手法與形式革新的實驗態度,以及大衛·林奇的電影蒙太奇超現實主義理念和彼得·格林納威的古典主義繪畫構圖方式,對于孟京輝形式探索與創作態度上的影響。
孟京輝話劇以獨具個性的創造力,多元化的藝術風格,不僅開拓了中國當代戲劇的新局面,而且已經成為一種值得矚目的文化現象。
蜂巢劇場
蜂巢劇場為2008年孟京輝為《戀愛的犀牛》開辟的新劇場,之所以叫做“蜂巢”,暗喻像蜜蜂一樣辛勤的工作。
蜂巢劇場位于東直門附近,大約有300多個座位,孟京輝親自為新版“犀!痹O置了特殊的舞臺裝置。這次改造的蜂巢劇場舞臺寬度達到了15.8米,舞臺臺高6.3米,舞臺臺深達到了12米。由于常規大劇場的可用舞臺寬度為14.5米—15米之間,所以這次在蜂巢上演“犀!睂⒁桓男鰬騽 昂喡钡呐f印象,在蜂巢觀眾可以看到多變、精致的視覺空間。 劇場建筑面積3600多平方米,是目前亞洲面積最大、座位最多的小劇場蜂巢劇場是中國首個由藝術總監、文學總監直接參與劇場運作,能夠保證劇場演出的整體藝術品質。蜂巢劇場不對號入座;北京蜂巢劇場有大約300個座位,采取同等價位對區不對號入座形式,各個價位都明確劃分相應區域
|